讀懂五臟五行與四季的關系,養生才算入門……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對應著代表宇宙五中基礎物質的木、火、土、金、水。
而且,五行按順序還對應著四季。
你可能要覺得玄乎了,為啥人體的五臟會和聽著像材料名稱的五行有關呢?
古人很聰明,發明了一種非常適合理解世界的方法:類像對比法。
我們雖然不了解一個事物,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比對熟知的事物,來理解未知的事物。五行和五臟即是如此。
五行是五種氣的運行規律
什么叫氣?
中醫講的氣包括空氣,但不全是空氣,氣是能量的一種運動形式。
140億年前沒有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沒有任何物質,只有能量,它們會聚成一個點,在大爆炸那一刻,所有的能量觸發了。
經過了100多億年以后,才形成了這么多的星系,包括太陽系、地球和我們。
所有物質的根源,就來自于“氣”,來自于能量不同形式的轉化。中醫認為的氣,就是能量的一種轉化而已。
中醫講的五行,也是五種氣的轉化方式。
『春』
春天對應木。代表生發,在人體為肝。
春天萬物復蘇,木曰曲直,喜條達和舒展,春天的植物在生長時,它的根、葉子和枝都在生長,是朝四外擴展的。
植物枝葉的運行狀態就相當于中醫說的“肝”,肝氣主舒展、主條達,可為維持生命及日常活動提供能量。
我們吃進食物后,多余的食物可以變成葡萄糖,通過肝臟轉化成肝糖原,儲存在肝里。
當我們需要運動的時候,去跑步、去思考、去工作,需要更多的能量。這時肝糖原要釋放在血液里,它的狀態是向四周舒展的。
這就是“肝”的特性,也是木的特性。
『夏』
夏天對應火。代表上升,成長,在人體為心。
說完春天了就該說到夏天。夏天植物的根基本上不長了,而是往上長且速度很快,枝葉繁茂、開花,接受很多的陽光,吸收很多的水分。
這就是火的特性。夏主火,火曰炎上,它的生長方式是向上的。
此時所有的營養養分、所有的指令都給枝葉,讓它進行枝葉茂盛的生長,就相當于中醫講的“心”的功能。
“心”為君主之官,它主一身之血,也是人們平時生長、進行心理和生理活動的一個動力。
人們早起進行緊張忙碌的工作、處理很多事情,這些能量由誰來提供的?
是心來提供的。因此,火曰炎上。
『長夏』
立秋前18天,叫做長夏,對應著土。代表生化,承載,在人體為脾。
中醫講,土氣(脾)主長夏。這個長夏是什么時候?基本上是夏末到秋初的時候,相當于北京的桑拿天兒。
它不是那么火熱,不是像春天那么涼爽,也不是冬天的那么寒冷,是那種濕悶的表現。濕悶是內氣和外氣相和,主平和之氣。
土氣是生長的,就像植物一樣,它結果了,到了盛夏的時候,它把能量完全儲存在等待繁育的果實里。
這時候,陽氣和陰氣(一個是擴張的氣,一個是收斂的氣)達到一個平衡,才能孕育生命。
『秋』
秋天對應金。代表著收斂,在人體為肺。
剛才講了兩個,一個是舒展、擴張的氣,是肝的作用;一個是升發的氣,是心的作用。
到了秋天以后,由金氣(肺)來主。金氣是收斂、肅降的。
秋天天氣涼了,葉子掉了,但是果實成熟了。
這個時候的氣要保證植物結果,要保證樹木以后繁衍,完成生物的生理過程;要把夏季的蒸騰之氣,逐漸的收斂下去,以備冬天儲存。
所以金氣主肅降,主肅殺。金氣類比的是我們的“肺”,肺臟可以調節氧的供應。
剛才說了肝可以合成能量,而肺可以合成氧。通過肺調節機體的氧含量,排出多少氧、吸進多少氧,來調節生物的作用,不讓人的心理活動、生理活動過快,也不讓其太慢。
『冬』
冬天對應著水。代表閉藏,在人體為腎。
到了冬天,冬主收斂、主水(腎),水的性質是沉降的,把多余的能量儲存起來,以備第二年春天再繼續生發。
冬天以后,中醫用類比法看,相比動物和人來說,植物更靜態一些。所以我們觀察到,冬天以后,植物的枝葉就全落下來了,不讓它再往上生長了。
而所有的能量、水分和養分,都儲存在根系里面。讓它沉降,就相當于水(腎氣)的性質,沉降下去以備來年春天有了合適的環境,再繼續生發。
所以養生最好應時節,應節氣。春養肝,夏護心,秋潤肺,冬顧腎。
春夏秋冬每一季節、升發潛藏每一環節,都有相應的臟腑為主角來完成“天人合一”,其他臟腑則主次分明、各盡其責地協助主角。
人體五臟各司其職
●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不喜抑郁、約束,正應春季陽氣升發、生機盎然、草木條達之象。
春季陽氣升發有助于肝的疏泄,而肝的疏泄則順勢促進人體陽氣的升發。所以春季養生的重點是肝臟,不可郁悶生氣。
艾灸肝俞、太沖,三陰交等穴位,可使補陽養血、舒發肝氣。
● 心主血脈
心主血脈,血脈喜溫惡寒,遇熱則行,得寒則凝,正應夏季陽氣盛長、江河滿盈奔騰之象。
夏季陽氣旺盛有助于鼓動心臟、暢通血脈,而旺盛暢通的血脈則順勢促進人體陽氣盛長。
所以夏季養生的重點是心臟,不可逆勢受寒經冷。
艾灸膏肓、內關、合谷等穴,可溫陽調心、清熱解表、通暢氣血。
● 肺主呼吸
肺主呼吸,以肅降為順,正應秋季陽氣下降、生機潛藏之趨勢。
秋季氣溫下降,陽氣潛藏有助于肺的肅降,而肺的肅降則順勢促進人體陽氣的潛藏。
所以秋季養生的重點是肺臟,不可燥熱、不通而妨礙肅降。
艾灸肺俞、天樞、少商等穴,可清宣肺氣、瀉火降逆、斂陽入內。
● 腎主封藏
腎主封藏,正應冬季萬物生機潛藏、陽氣下沉之象。
冬季寒冷收藏利于腎臟積蓄能量加以封藏,而腎臟的吸納封藏則順勢加強人體陽氣的沉降內收。
所以冬季養生的重點是腎臟,不可躁動不安,擾動封藏。
艾灸腎俞、關元、涌泉等穴,可養精蓄銳,為春季陽氣生發打下基礎。
● 脾主運化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
五臟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要升發、潛藏,也需要消耗物質基礎。這個物質基礎、營養來源于哪兒?就來源于脾胃。
所以中醫說“脾主四時”或“脾旺于四時”。在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脾胃。
艾灸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可以健脾養胃,提升身體吸收運化能力。
“艾”我就灸我(弦歌堂·溫灸條)
春養肝,夏護心,秋潤肺,冬顧腎,一年四季健脾胃!
五臟就是這樣由天地、日月、四季引領,協調地指揮著人體的經絡、氣血、四肢、百骸、六腑、五官,與萬物一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沉浮于生長之門,奏響天人合一的生命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