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游,身體這里最“脆弱”,不注意的人要后悔!
指哪走哪,今天步數又破萬了,腳痛也值得!
爬完山全身酸痛,尤其是腳后跟。。。
腳后跟痛了,難道是昨天走太多路了?
腳跟不痛還好,痛起來那簡直就是在“歷劫”!
嚴重的甚至腳跟都不能著地,極大地影響了日常生活。
很多朋友覺得腳跟疼無非就是走多了路,站久了才這樣,真的是這樣嗎?
腳跟痛的原因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腿腳都十分勞累,為什么偏偏是腳后跟痛呢?
一、中醫角度
《靈樞·經脈篇》里提出:「是主腎所生病者……足下熱而痛。」
腎經經過足跟,當腎的精氣虧損,不能充養足跟,就會出現足跟痛。
足少陰腎經起于足,那些腳后跟經常莫名疼痛的朋友,大多數是腎氣虛了。
另外,腳跟還是奇經八脈里陰陽翹脈的發力點,翹脈出問題,會影響腎在衛氣的升降出入變化。
腎氣不夠,腳踝就像漏氣的輪胎,受氣不足,走路自然會疼痛。
二、西醫角度
1、退化性病變
中老年人多見,繼而引發骨刺、骨膜炎、跖筋膜炎等。
2、跖腱膜勞損
長時間行走、站立、過度負重引起的慢性病變。
3、滑囊炎
多見于女性,高跟鞋不合腳容易對跟腱、皮膚造成摩擦損傷。
4、跟腱炎
超負荷運動、長期硬地跑步、爬山等都容易造成跟腱內部纖維的慢性損傷。
5、足底筋膜炎
長期穿高跟鞋、扁平足、過度肥胖等情況較容易誘發筋膜炎。
這四種痛癥要注意
一般來說,腎虛引起的足跟痛有以下幾個特征:
1、以單足或雙足足跟痛為主要癥狀
2、外表不紅不腫
3、常發作于長時間站立、行走之后
4、伴有腰痛、怕冷、精神萎靡不振、眩暈等癥狀
腎為先天之本,腎的功能非常多。
如果腎出問題,身體的各個方面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所以,如果出現足跟痛,別不當一回事,越拖越痛不說,還可能產生更多不適!
四招緩解足跟痛
一、艾灸
利用艾火對穴位溫熱刺激,使血脈和利而筋肉滋榮,能起溫通經絡、補虛助陽、散寒止痛的作用。
1、腎俞穴
調補腎氣的奇穴,是把腎氣轉輸到背部表面的穴位,也是調腎重要腧穴。
2、昆侖穴
此穴是調理腳踝、腳跟部位疼痛的特效穴。
3、太溪穴
腎經的一大補藥,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可以生產源源不斷的腎臟之水。
4、涌泉穴
人體強腎特效穴,腳跟痛的原因之一是腎氣虧損,而這里是挖掘精氣最足的地方。
二、避免勞損
避免長時間站立和行走,外出應選擇合適的鞋子,盡量不要穿薄底布鞋和高跟鞋。
三、泡腳
用艾草足浴包來煮水泡腳,可以改善足部氣血循環,對緩解足跟痛也有一定好處。
四、抻抻筋
每天晨起用手扳腳趾來抻足底的筋,或做腳底蹬踏動作。
都能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減輕局部炎癥。
“艾”我就灸我(弦歌堂·溫灸條)
希望大家重視身體問題,堅持艾灸養生,這樣才能更好地“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