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灸看“三伏”,三伏之灸看“伏前”!
小暑到來只想“避暑乘涼”?
卻不知道今年的黃金養生時機
——“三伏”就要來了
“入伏”既“入福”
伏前多灸“福氣多多”!
伏前灸一般在初伏前10天(7月01日-7月10日)進行。
主要目的是“解毒”,為三伏灸“開路”。
因為夏季溫度高,濕氣重,人體外盛內虛,臟腑極易被毒素侵襲。
尤其是瘀血、痰濕、寒氣、食積、氣郁、上火等毒素堆積,會影響五臟氣血的運行。
而且今年8月8日是立秋,秋燥襲來,人體陰陽之氣由浮轉降。
如果不在立秋前把毒素排出,燥熱侵體與毒素沖撞,不僅影響代謝循環,還會損害秋冬進補。
這五類人別錯過“伏前灸”
1、亞健康人群
中醫里指體質虛弱、將病未病的人。
這類人如果堅持做伏前灸,不僅可防未病,還可改善體質,讓身體更強健!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亞健康體質?
(1)起床、梳頭、洗發時,有較多頭發掉落。
(2)經常情緒低落,不自覺發呆。
(3)健忘,“馬什么冬梅”上身。
(4)覺得工作令人厭倦、焦慮,害怕走進辦公室。
(5)不想面對周圍的人,喜歡一個人呆著。
(6)討厭應酬,也不喜歡聚會、聊天。
(7)經常失眠,睡眠質量差,多夢易醒,白天疲倦。
(8)免疫力下降,易感冒。
(9)有黑眼圈、眼皮松弛、早生白發和皺紋,經常雙目干澀不適。
(10)身上常有痛感、淤青,易恐慌敏感。
2、患有慢性疾病的人
許多慢性病的根源在陽虛,比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痛風、糖尿病、腎病、胃病等。
中醫說“久病多體虛”,長期患有慢性疾病,會讓身體的元氣不斷被消耗,“感覺身體被掏空”。
3、有“難言之隱”的女性
婦科多寒癥,很多女性都有畏寒怕冷、手腳冰冷、腹冷腹痛,甚至宮寒、肌瘤、痛經、不孕等癥狀。
艾灸作為溫熱療法,正是虛寒證的克星,這才是女生需要的“暖寶寶”!
4、總有炎癥的人
常患關節炎、甲溝炎、鼻炎、咽炎、胃炎、婦科炎癥等疾病,反復又磨人。
看似麻煩的炎癥本因在于正氣不足,身體沒有堅固的防御系統,邪氣自然容易侵入。
5、臟腑有問題的人
現在臟腑疾病越來越常見,這是很危險的情況。
我們體內的陽氣首先會到臟腑,如果連臟腑都出問題,那么體內其它地方也易被侵入。
看完上面的五種類型
想必大家有好多疑問
“不同類型的艾灸頻率是一樣的嗎?”
“要堅持艾灸多久才合適?”
往下看為你解答!
伏前灸的不同頻率
1、慢性病、頑固疾病
慢性病前七天,建議每天一灸;病情緩解后可減量至隔日灸,視恢復情況而定。
如果是重癥,可每日灸,病情減輕后視情況逐漸減量。
2、保健灸
一般的養生保健灸,建議每天艾灸3-5個穴位,遵循先陽后陰的順序,每穴10-15分鐘,每晚九點前結束最好。
3、急性病、偶發病
針對急性突發病,通常艾灸一兩次就會有效果,具體視情況而定,以患者恢復狀態為準,不嚴格限制時間和次數。
另外需要注意:
1、頭面及胸膈以上,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處,多灸無礙!
2、兒童皮膚較薄嫩,艾灸應量小,時短,懸灸至皮膚微微泛紅即可。
前文提到伏前灸的首要任務是“解毒”
尤其是要排除臟腑的毒
以防邪氣入侵到全身各處
如何灸出五臟毒素?
伏前灸的這10天,天地陽氣充足,此時艾灸集“天之陽”和“地之陽”雙重威力為一體,可將潛伏在五臟深處的毒素“連根拔出”!
1、心臟毒素
癥狀:舌頭潰瘍、額頭長痘、失眠心悸、胸悶刺痛。
建議取穴:極泉、少海、大陵、少府;
胸悶、氣虛等癥狀可配穴內關加公孫。
2、肝臟毒素
癥狀:趾甲凹凸不平、乳腺增生或經前脹痛、情緒不穩、臉兩側長斑。
建議取穴:肝俞、膻中、期門、太沖、大敦。
3、脾臟毒素
癥狀:面部長斑、脂肪堆積、唇周長痘或潰瘍。
建議取穴:中脘、府舍、足三里、商丘、太白。
4、肺臟毒素
癥狀:皮膚呈銹色或晦暗、便秘、容易悲傷。
建議取穴:中府、尺澤、合谷、少商。
5、腎臟毒素
癥狀:經量少、經期短或顏色暗、水腫、下頜長痘、容易疲倦。
建議取穴:腎俞、三陰交、太溪、涌泉。
“艾”我就灸我(弦歌堂·溫灸條)
雖然三伏是最佳的養生時期,但因時間跨度大,如果這段期間只艾灸三五次是達不到好效果的。
艾灸講究“圓滿”,首尾相連才算完整的“圓”,所以伏前伏后都灸對,功效方可加倍!
選擇好艾,更為“圓滿”
七月遇見弦歌,三伏暑中作樂
弦歌堂·廣州越秀旗艦店華麗試業
7月5日-7月31日
新客進店消費憑下方海報
還可領取“精美伴手禮”一份
養生來弦歌,禮為尊上客
邪毒不除陽不進補,
伏前解毒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