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氣變福氣,三伏這樣灸,見效快一步!
“三伏天我一灸就有明顯的感覺!”
“我灸了好多天,怎么還不見效?”
步入為期40天的“三伏”
(7月11日-8月19日)
很多養生人士已經灸了起來
但有的人立馬見效
有的人卻毫無反應
稍安勿躁
艾灸的效果
還與這8個關鍵因素有關
做對了見效快人一步!
影響艾灸效果的8大因素
一、疾病深淺
《扁鵲見蔡桓公》中講到,“病從淺中醫”,淺層的病容易治,深層的病難治。
艾灸也是如此,由里到外:
皮膚→肌肉→筋髓→血液→骨髓,
越往里,調理的難度越大。
淺層的病,艾灸藥力容易到達,效果立竿見影;
深層的病,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灸量,見效就比較慢。
二、病癥部位
難易程度:經絡<六腑<五臟。
一般經絡堵了,艾灸一兩周就能好得差不多。
有些病看著不嚴重,但病邪已經深入五臟六腑,艾灸時間就要更長。
三、形質改變
什么是形質改變?
比如胃潰瘍、腫瘤、囊腫、子宮內膜異位、臟器萎縮老化等等。
這時一定要堅持艾灸,不能奢望幾次就能好轉,要有長期艾灸的準備。
四、獲病時間
與新疾病相比,陳年舊疾往往更難調理。
病的時間越長,體內正氣越弱,很多慢性疾病就是這樣。
五、個人體質
艾灸調理疾病要調動人體正氣,體質強健的人,能調動的多,容易驅逐病邪。
相反體質弱、正氣不足的人,同樣的病會好的更慢。
另外不同人經絡穴位的通暢程度也會影響艾灸效果。
六、飲食起居
艾灸過程中,健康合理的飲食、起居習慣十分重要。
切忌熬夜、作息顛倒,如果繼續吃寒冷、油膩、辛辣等食物,痰濕會阻礙陽氣。
七、器官健康
許多人都是半路艾灸,看西醫實在沒辦法了,想著試一試艾灸。
但這部分灸友,過去經常吃藥、打針甚至輸液,臟器受到藥物腐蝕,器官健康程度弱于常人。
只有等臟腑的功能恢復,疾病才會好的快。
八、灸者心態
良好的心態,就像對陽氣“暢開心胸”,艾灸的能量更容易入體。
積極、平和、樂觀的人艾灸,肯定要比急躁、失落、焦慮的人艾灸見效更快。
想必大家都明白
艾灸起效因人而異、重在堅持的道理
但還有人疑惑
“怎么知道還要灸多久?”
“如何判斷經絡通沒通呢?”
往下看,逐一為你解答
如何判斷經絡是否通暢?
一、經絡不夠通暢
1、艾灸沒太大感覺,只是有點發冷,說明身體比較寒;
2、艾灸時只有半身感到熱、脹;
3、同樣的火力,艾灸局部時很燙,按揉會酸痛。
二、經絡即將疏通
1、灸后出現排風寒、瘀血、痰濕等反應
比如全身發冷、向外冒涼氣、多屁、痰多、稀便等癥狀。
更多灸后反應可以對照下圖 ↓
2、灸后感覺疲憊
艾灸打通經絡需要大量氣血,人體一時供應不上,就容易氣虛乏力。
這時可以多吃點補氣血的食物,等經絡通了,氣血就會足了。
三、經絡打通
1、躺下肚子有凹陷
肚子上有很多經絡,因此經絡通沒通,看肚子就知道。
有句話叫:“肚子軟如棉”。
手捏著不痛、躺下肚子要凹,平躺能顯出肋骨來。
2、灸后“酥酥麻麻的”
身體麻酥酥的,是因為艾灸的熱力游走在暢通的經絡里。
從前發熱到后,往上酥麻到下。
3、手腳不再冰涼
手腳冰涼是氣血兩虧,血液無法到肢體末端的表現。
當手腳不再冰涼,說明經絡打通,氣血補上來了。
4、搓八髎腳會發熱
可以搓八髎來判斷督脈和膀胱經有沒有疏通。
大部分人只有屁股熱,好一點的膝蓋熱。
如果腳感覺到熱,那證明膀胱經通了。
破壞只需瞬間
修復卻是久遠
艾灸講究的是恢復身體之本
速成難以斷根
堅持方可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