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丨雪落天地寒,愿君多珍重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這個節氣之所以叫小雪,是因為“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來比喻這個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
“小雪”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寒流活躍、降水漸增,并不是表示這個節氣下很小量的雪。
小雪·詩詞
《小雪日戲題絕句》
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陰風里,天涯不可收。
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三候
● 一候:虹藏不見
由于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見了。
●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又因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所以萬物失去生機。
● 三候:閉塞而成冬
萬物失去生機,所以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習俗
● 腌 臘 肉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 曬 魚 干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 吃 糍 粑
南方的很多地方還有小雪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把糯米蒸熟,放到石槽中用石錘或者蘆竹搗成濃稠米漿后制作而成的。手工打糍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
小雪·養生
《黃帝內經》中說,秋收、冬藏。到了冬天,最宜養精蓄銳、休養生息,以利來年應對春生、夏長、秋收的付出和收獲。
■ 適當進補
小雪節氣前后,身體內循環正處于陰盛陽衰的階段,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例如以芡實、栗子、山藥熬粥等。
黃豆、芝麻、腐竹、黑木耳等,富含營養素和鐵質的食物,也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從而起到御寒的作用。
“艾”我就泡我(弦歌堂·高原艾茶)
■ 預防上火
進補也應注意“度”的把握,不可毫無節制地進補,容易導致身體上火,加上室內干燥,上火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此時,喝一杯艾茶最為合適,充足的氨基酸、茶多酚物質,可達到清熱解毒降火的功效。艾茶,小雪節氣養生伴侶。
■ 睡前泡腳
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還是那一句早睡早起。
同時,睡前可以用艾草煮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能提高抗寒能力。
“艾”我就泡我(弦歌堂·艾草足浴包)
出門時,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頭部,可以戴上帽子,保護心腦心血。冬陽可貴,陽光燦爛的時候也要多曬太陽,壯人陽氣,溫通經脈。
小雪·艾灸
冬季來臨,人體內的陽氣為全年至低,這個時候艾灸,可謂是“雪中送炭”。艾為純陽之品,火為上升之勢,兩者相須為用,可以迅速補充體內陽氣。
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利用艾的藥效及熏灼的火力,刺激經絡腧穴,打通經脈,行氣活血、驅寒逐濕、消淤散結、溫中補氣、調節臟腑,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扶正祛寒、防病調病的目的。
“艾”我就灸我(弦歌堂·溫灸條)
● 男人常灸腎俞穴:固本補腎防冬風
冬季氣候寒冷,多種影響男性功能障礙的疾病開始慢慢重現,有不少患有男性功能障礙、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男士,會出現癥狀反復或加重的情況。
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腎,腎臟也;俞,輸也。腎俞意指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 女人常灸關元穴:暖冬補氣驅體寒
女性本身就是屬于寒冷的體質,冬季人體抵抗力相對下降,對于原本就有婦科疾病的患者而言,冬季更是婦科病高復發時節。
關元穴位于肚臍下三寸,是女人暖腹暖宮的大穴,常灸關元穴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 老人常灸足三里:延年祛病身心暖
冬季是老人的最難熬的一個季節,天氣驟冷,早晚溫差大,隨著老人的體質慢慢變差、各項機能的嚴重退化,冬天祛病抗寒已經成為最主要的任務。
“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不僅可以調理諸多疾病,而且對人體有突出的保健作用。